數控機床:追溯其誕生之源
1947年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家維茨爾(W.H.Witzel)提出了數控機床的概念,并設計出第一臺數控銑床。1958年,北京第一機床廠與清華大學合作研發出了中國第一臺數控銑床——X53K1,而實際上我國直到70年代中后期,才全面啟動數控機床研制生產工作。此后數控機床技術不斷發展,逐漸成為了制造業的重要支柱,享有“工業母機”之名。
全球第一臺數控銑床
真正屬于中國機床發展的時代,始于 2002 年中國正式加入WTO,創世紀集團也于這20年間實現了快速發展。到2023年,中國已穩坐全球最大的機床生產和消費市場,產值位居全球第一,占全球機床產值的31.4%。
中國機床逐漸崛起,迎“創世紀”之風
回顧創世紀集團成立的20年,從最初的火花機生產,到后來的數控機床研發,期間不斷提升業績,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,于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。在此后的數年里,持續整合業務,優化自身研發水準,如今已成為國產數控機床領域龍頭的企業。
(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)
“實現向高端數控機床領域的快速切入”是創世紀集團長期發展的目標。為何創世紀會選擇高端市場?可以通過這樣一組數據來看。截至2023年,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床生產和消費市場。2023 年,我國機床產值達253億歐元,占全球機床產值31.4%。中、低端數控機床的國產化率分別為65%、82%。但在更能體現整體發展水平的高端數控機床領域,國產化率僅為10%,這意味著想要實現“中國機床”這一品牌的真正價值,就必須攻克仍有巨大發展前景的高端市場。而創世紀作為行業的頭部企業之一,為國產數控機床的高端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,實現行業賦予的責任勢在必行!
20載風雨兼程,持續向高端邁進
隨著機床“國產替代進口”趨勢的日益凸顯,“高速、精密、智能、復合、多軸聯動”等功能成為了對國產高端機床新的要求。這些技術的掌握需要長期的研發投入和積累,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目前的研發費用還相對較少。
創世紀集團深知技術研發對于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性,近年來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持續增加。2023年公司的研發投入金額為1.39億元,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接近4%,在國內數控機床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。
創世紀集團還依托“一站一室兩中心”(深圳市院士(專家)工作站、智能精密加工關鍵技術工程實驗室、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深圳市企業技術中心)四個高端研發創新平臺,持續進行技術研發, 為產品創新提供了強大的保障。在高端機床產品研發上,創世紀集團基于深厚的技術積累,目前旗下各品牌已向市場推出多款五軸產品,并均已實現批量出貨。
→明星五軸產品速達
針對 3C 領域高速高精加工需求,臺群精機五軸聯動鉆銑加工中心T-500U具有高速度及高剛性,集鉆孔、攻牙、銑削等加工為一體,可實現五軸聯動,一次裝夾對復雜曲面、復雜腔體多面高速、高精度加工。
隨著一體壓鑄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廣泛應用,臺群精機五軸聯動龍門加工中心G-VU2040作為一體化壓鑄的高端配套產品,主要應用于復雜零件加工、鋁及其合金加工。
針對新能源汽車前后副車架,縱梁等壓鑄零件加工,NESIS,臥式五軸加工中心 H-1560U的直線軸采用“箱中箱”結構,在保證機床的剛性基礎上減輕了運動部件重量。X\Y\Z 三軸絲桿采用大螺距中空冷卻設計,Z 軸采用四滾柱導軌設計,可以確保加工時的重負荷能力,實現高效穩定加工。
NESIS,立式五軸加工中心V-800U,可加工材料覆蓋碳鋼、不銹鋼、鈦合金等多種類,主要應用于船舶、精密模具、汽車制造等行業,充分滿足中、小型尺寸不同規格精密零件需要五軸設備加工的需求。
霏鴻智能推出的五軸聯動銑車復合加工中心FH100P-C,具有高精度、高速度及高剛性,可以實現一機多用功能。立臥轉換,可銑可車,一次裝夾實現多工序、多角度加工成型。
隨著創世紀的產品品質和研發實力提升,如今集團的“朋友圈”也越來越大,在新能源汽車,消費電子、5G通訊、航空航天等領域均擁有優質合作伙伴。未來,創世紀集團將持續發力高端機床研發,期待與廣大合作伙伴一同譜寫屬于“中國智造”更廣闊的未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