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機器換人可以說是如火如荼,提了好多年了,但收效甚微,產業還是原地踏步,只是因為政策的驅使,讓一些本就在用自動化設備的公司獲益良多,也算是起到一定的積的作用了,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,政策還在,會一直影響到后面的幾個五年計劃。
機器換人主要的一個應用領域就是工業機器人的大面積推廣,具相關的統計,光是從2014年到2019年這期間,中國的機器人進口就點在到全球其它所有的總量還多,而工業機器人應用的多的,就是代替人工的繁重體力勞動。
在CNC數控機床上料的過程中,因為物料大多是金屬,都 比較重,只有精壯小伙才能搬得動,隨著人力資源成本的提高,年輕人不愿意干這種臟活、累活,中老年人力氣衰退,做這種體力活,難以持續,所以這種工種普遍難以招到合適的人。
基本上機器換人都是從這些重體力勞動開始的,那么,到底在CNC數控機床上、下料的工藝過程中,都有那些方案呢!這就需要從幾個方向來分析,當然主要的還是物料,來料方式決定了機器人上料的方式,那么下面我們先以來料方式分析解決方案。
對于高精度的物料,而且是批量生產的,用托盤放料的,這種解決方案一搬來說機器人要配合一些托盤分離、空托盤回收、滿盤流出,不良品回收等對應的結構,排放在機器人的另一側,跟CNC數控機床對應起來,而且流出的托盤好能流到機器人臂展范圍外,人員或其它裝置可以拿走。
第二種解決方案針對的是散亂的零件,一般需要排列或者加上機器視覺CCD,先檢測,再輔助機器人抓取,通常還會配合一個二次定位治具,再放入CNC加工中心內,當然這種方案一搬來說設計取料夾具要是雙頭的,可節約C/T,減少機器人的運動軌跡,因為在進CNC之前,可以先放夾取加工完成的物料,再就地轉向,放入待加工的料。
接下來就是針對加工周期時間來定義的,正常來講,機器人價值有些都超過了CNC加工機床了,所以要把它利用好,才能實現收益大化,一搬來說,機床加工零件的速度是比較慢的(這里是相對機器人),應該要一臺機器人配二到三臺CNC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要加第七軸的,大多數的第七軸是增加地軌,讓機器人的工作區間更大一些,還有些情況是加在第六軸上面,不只實現功能,有時候也是因為臂展有點不夠,為了增加工作范圍而加的軸,當然換個大一號的機器人也行,但有時負載比較輕,為成本故,增加第七軸。
后的一種方案是多機器人配合使用,經典的就是多沖床連線的機器人上下料,每個機器人都要從前一臺機上搬一個料放入后一臺機里,這個已不能算做CNC上下料了。